【七律】三峡行(六)石宝寨——今日登临怅寥廓 朝辞巫峡一舟轻,楚水难淹忠县情。 巾帼挥师平众叛,将军刎首挽三城。 飞檐展翼依山势,遗玺通天接地灵。 今日登临怅寥廓,奎星阁里会群英。
以下注释资料源于百度,经整理汇编:
楚水难淹忠县情:三峡蓄水发电之后,三峡工程将淹没忠县土地102平方公里,涉及12个乡镇、129个行政村。老县城被淹没,新县城北靠东移。长江水面上升到忠县境内石宝寨门口,木寨周围形成一个120多亩的水面湖泊,石宝寨由山寨变成“水寨”。该句也暗喻“巴蔓子刎首留城”事。 巾帼挥师平众叛:明末女将领秦良玉,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 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其中有:“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将军刎首挽三城:巴蔓子为古巴国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是东周末期(约战国中期)的巴国将军。约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今万州一带)发生内乱,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兵平息内乱。事平,楚使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传颂。贞观八年(634年),为褒扬历史上巴蔓子刎首留城,改临州为忠州(今重庆忠县)。 飞檐展翼依山势:石宝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塔楼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奇异。美国探索频道中国七大奇观之一,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 遗玺通天接地灵:石宝寨位于重庆市忠县境内长江北岸边,被称为“江上明珠”,此处临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谭宏起义,自称“武陵王”,据此为寨,“石宝寨”由此而来。 奎星阁里会群英:石宝寨依玉印山而建,山下九层,山上三层,山上三层为奎星阁:寨内有三组雕塑群像,其一为巴蔓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为张飞义释严颜的三国故事,其三为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事。
|